中医减肥方能有效解决肥胖问题,近年来备受减肥人士青睐。当节食和运动都无法减轻体重时,尝试中医减肥方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中医减肥方法主张先内部调理,逐步消除肥胖,避免反弹。以下是颐草堂介绍的9种常见中医减肥方法。
化湿法:由于脾胃功能不健全,身体的湿气和废物积存于肌肤,形成脾虚湿阻型肥胖。这类病人常感腹部满胀、头晕、面色萎黄、倦怠乏力、下肢浮肿、大便稀糊、舌苔白腻、脉儒而细滑。这种肥胖多见于中老年人,尤其是女性。长期饮食不当和中年以后身体机能减退,代谢功能降低,脾胃运化功能失常,导致身体肥胖。治疗方法是健脾气,利湿化浊,可以使用泽泻汤、二术四苓汤、防己黄蓍汤等传统中药方剂,或参苓白术散合清消饮加减。
祛痰法:适用于痰浊肥胖者,这类患者食欲特别好,喜欢美食,平时应酬饮酒多,体重乏力,嗜睡懒动,伴有眩晕、胸闷、或妇女不孕、闭经、舌苔腻或黄腻、脉弦滑,属于痰浊中阻型。古人有“肥人多痰”之说。这种肥胖多因过食肥甘厚味,损伤脾胃,湿热内生,湿为热蒸,炼液为痰,痰浊阻滞脉络,络脉不通,膏脂瘀积,形体肥胖。治疗方法是理脾化痰,可以使用二陈汤合泽泻汤、三子养亲汤加减,或使用陈皮、半夏、伏苓、菖蒲、远志、泽泻、冬瓜皮等药物。重者可以使用控涎丹、导痰汤等。
利水法:适用于脾虚湿阻型肥胖者,表现为腹胀、下肢浮肿,严重时全身皆肿,小便不利,苔白薄质淡,脉沉缓。有微利与推逐之分。微利可以使用五皮饮、导水伏苓汤、小分清饮,严重者可以使用舟车丸、十枣汤等。代表性方药有五皮饮、五苓散、导水伏苓汤、七皮饮等,这些药物可以煎水服用,以利湿消,理气健脾。
通腑法:以轻度软便为主,多用于喜欢吃肥腻厚味或油炸食品所致的肥胖者。这类病人大多属于中广型肥胖,多食,很容易肚子饿,面红怕热,口干思饮,大腹便便,大便容易便秘或干结,不喜运动,一动就喘,舌苔黄厚腻。这种肥胖多见于青少年、孕妇及产后发胖者,属于胃腑积热型。中医认为,脾胃为仓廩之官,胃主受纳,脾主运化。胃纳之物经胃内腐热,其精华部分由脾运化输布至五脏六腑、经络、四肢百胲,来营养全身。如果由于进食过多,所食之水谷化生精微亦多,脾气运化输布精微物质的负担过多,超过脾气的运化功能。这不是因为脾气不足,而是一种超负荷的表现,这里称为“滞脾”。结果不能被脾气输布的精微物质瘀积于体内,化为膏脂,而形成肥胖。治疗方法是清胃泻热,通腑化滞,可以使用大承气汤、小承气汤、调胃承气汤或单味大黄片,小承气汤合清通饮加减。
消导法:
用于食欲亢进型肥胖者。此类病人看什么食物都很有胃口而且食量偏大,肥胖懒得动,腹满、积食、肌肤肥嫩,面红舌燥,苔白或黄,脉滑实。
本治法代表方剂有:保和丸(山楂、神曲、麦芽、半夏、伏苓、陈皮、连翘、莱菔子);织实导滞丸(大黄、织实、神曲、伏苓、黄连、黄芩、白术、泽泻);三仙饮(山楂、神曲、麦芽),以上方剂均用于消食导滞消肥化积。一般消肉积用山楂,消面积用神曲,消食积用麦芽。合而称为三仙饮,对营养过剩性肥胖有一定效果。
疏肝利胆法
用于肥胖兼有肝郁气滞〈志不得伸,郁卒型〉或血瘀等症。症见肥胖兼有两胁胀痛、个性急躁易怒、头痛口苦、目黄厌油腻、常常感到眩晕感、倦怠、腹胀、舌苔黄而舌质红、脉象弦所谓肝郁气滞型。
治则:疏肝理气,清热降火。
处方:常选用疏肝饮、温胆汤、疏肝饮(柴胡、郁金、薑黄、薄荷)、消胀散(砂仁、莱菔子)、逍遥散(丸)等加减。
健脾法[517doudou.com]
用于所谓的虚胖型患者,以健全脾胃补益肾气来使身体恢复正常的循环及代谢而减肥的方法。此类病人多见有脾气虚弱,胃口不好,体胖神倦而无力,舌苔白舌质淡红,脉细弱无力。
治则:益气健脾、温补脾肾。常用方如参苓白术散(人参、白术、伏苓、甘草、山药、白扁豆、莲子肉、薏苡仁、砂仁、橘皮);异功散(党参、白术、伏苓、甘草、陈皮);五苓散(猪苓、伏苓、白术、桂枝、泽泻);织术丸等。
温阳法
用于阳虚型肥胖,此类病人大多有容易流汗、气短、一动则喘,容易疲劳无力感、腰腿容易酸痛或浮肿、舌胖苔白,脉细沉,怕冷等脾肾阳虚的症状。
治则:温阳化湿。常选用济生肾气丸、加味肾气丸、甘草附子汤、苓桂术甘汤、真武汤等加减。此型多见于肥胖病合并糖尿病,冠心病,高血压、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及一些慢性病的肥胖病人。因脾为后天之本,肾为先天之本,共同主宰人体之阳气,共同完成水湿的气化和运化过程。脾肾阳虚运化水湿无权,所食之水谷不能温煦布化,而化为湿浊泛溢于肌肤则见形盛体胖。
养阴法
属肥胖者阴液耗伤型,症见大便秘结、脉沉无力;气阴两虚者表现为多食易飢,口干汗出,神疲乏力,心悸气短,头晕耳鸣,手足心热,舌红苔少。
本治代表性方剂有:知柏地黄丸(知母、黄柏、山药、山茱萸、熟地黄、牡丹皮、伏苓、泽泻);大补阴丸(黄柏、知母、熟地黄、龟板、猪脊髓);保真汤(人参、黄蓍、白术、甘草、赤白伏苓、五味子、当归、生地黄、熟地黄、天冬、麦冬、赤芍药、白芍药、柴胡、厚朴、地骨皮、黄柏、知母、莲心、陈皮、生薑、大枣)等。
以上方药煎水服用,以滋阴清热、润肠通便。
注意事项
以上列举了九种通用的肥胖症治大法,实际应用时,还要标本兼顾,辨证施治,随证加减,立法用方要全面考虑,诊治时常需复方图治,如健脾与化湿、温阳与利水同施。几种治法联合应用,有助于提高疗效。
由于肥胖症不是短时间所形成,尽快消除之也不是一件易事,在药量上一般主张要重些。但对体虚病人,则应慎选药量,防止欲速不达,引发其他不适。同时,服用中药期间,还应合理调节饮食,严格控制食量,以清淡食物为主,少食高脂肪含量的食物,并坚持较大的运动量,才能最终达到减肥目的[www.517doudou.com]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