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经期间减肥无效?试试这些生理周期减肥法!
推荐阅读:不同生理周期的女性健身指南
支持观点:月经期间是减肥的最佳时机
不久前,小陈参加了一次大学同学聚会,女同学们对自己的身材变化感到担忧,话题很快就转向了减肥。身材保持得非常好的李丽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,她的一句话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兴趣。“你们可以试试月经期间的减肥方法,这段时间减肥效果最好,我们俱乐部里的姐妹们都坚持这样做。”
李丽提到,月经期间的减肥需要耐心[微信:junge239]。在月经来临的前一周,是所谓的瘦身福利期。在这个时期,可以随意进食,包括牛肉、巧克力等高热量食物也可以放心食用。月经后的第一周则是瘦身黄金期,这一周需要特别注意饮食,并配合有针对性的运动,这样可以快速且明显地看到减肥效果。
${FDPageBreak}
推荐阅读:8种饮食习惯,让你边吃边瘦
揭秘生理周期减肥法
生理周期减肥法,据说是由澳大利亚的一位著名教授发明的。这种方法将减肥过程分为四个阶段:
1. 经期第1-7天,称为瘦身福利期。这段时间体重通常会比平时重2-3斤。由于身体较为虚弱,可以适量摄入含铁食物,如牛肉、巧克力等高热量食品。但请注意,一个月内只有这一周可以如此放纵。
2. 经期后第1-7天,即瘦身超速期。这个阶段极易发胖,因此要避免高热量、高脂肪食物的摄入。建议减少糖分和淀粉的摄入,并配合适量的运动,这样可以减少约26%的体重。跑步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运动是消耗热量的好选择。
3. 经期后第7-14天,即瘦身平快期。虽然减肥效果可能不如上个阶段明显,但仍然可以取得不错的成果。建议多吃高纤维食物,如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类、全麦面、糙米、燕麦等,这些食物可以帮助促进激素排出,增加血液中镁的含量。
4. 经期后第14-21天,即瘦身缓慢期。这段时间是减肥的缓慢期。月经来潮前一周的饮食应清淡,多吃绿叶蔬菜和水果,以及易消化的富含营养的食物;多喝水,保持排泄通畅,减少骨盆充血。同时,多吃肉类、蛋、豆腐、黄豆等高蛋白食物,以补充经期所流失的营养素和矿物质。
${FDPageBreak}
相关推荐:奔三“熟女”,该升级运动计划了
反对观点:经期平衡饮食就是减肥
李丽的“妙招”得到了一部分女同学的认可,但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同学,对这个看法提出了反对意见,她们表示,这种做法太麻烦一般人坚持不了,容易半途而废,而且仅适合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朋友。
有几个同学表示,她们的“好朋友”要来的那几天,有特别想吃甜食的冲动,并且食欲旺盛,特想大吃特吃,等经期结束后,就会发现体重总要增加一些。她们认为经期管好嘴巴,做到平衡饮食,其实就是减肥了。
有专家研究发现,女性在生理期快到的时候食欲会增加“20%—25%”。很多女性都会有这样的感觉,“好朋友”要来的那几天,总是特别想吃甜食,食欲旺盛,心情烦躁不安,这些和体内荷尔蒙分泌有关系。吃甜食能在一定程度上安抚烦躁的情绪。有的女性以此为借口,把减肥口号抛诸脑后,大吃特吃。等经期结束后,发现体重真的增加了。因此,经期管好嘴巴,平衡饮食其实就是减肥了。
来潮的前一周饮食宜清淡、易消化、富营养,增加绿叶蔬菜、水果,也要多饮水,以保持大便通畅,减少骨盆充血。经期1-3天,做一些较为轻柔的拉伸运动,如冥想型瑜伽、初级的形体操,或只是一些简单伸展动作。这些轻运动能帮助身体血液顺利流通,缓解压力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,一定要避免对腹腔施压、避免将腿位抬得过高。如果感到疲劳或发现出血量突增或暴减的情况,需立即停止运动。经期第4-5天,身体开始恢复,此时可以开始进行慢走、慢跑等有氧运动。
${FDPageBreak}
相关推荐:8招将快乐减肥进行到底
专家:经期减肥减的不是脂肪是水分,为了健康不提倡在经期减肥
生理期间瘦身真的很有效果吗?专家表示,女性月经前后,身体出现1公斤左右的增减,完全是正常的现象。月经期间,女性身体可能会出现水纳滞留的现象,但是各项机能并不会出现多大变化。
在月经周期到了第14天左右,准备排卵时,由于体内荷尔蒙的变化,人体会滞留水分,体重增长1-3公斤,这时候减肥看到了效果,没有必要过早兴奋,因为有可能减掉的是水分而不是脂肪。为什么?排卵的第14天,由于动情素进入黄体期,分泌黄体素,造成水分滞留,因此出现浮肿现象。所以在生理期这段期间,有的人体重增加,增加幅度约为1-3公斤。生理期结束后,也就是到所谓减肥加速期时,减去1—3斤,很可能减的是水分而非脂肪!
对于利用月经期减肥的说法,专家表示,目前,医学上对此并没有理论上的支持。专家表示,女性月经期间减肥不科学,方法不当,还可能会影响以后的生育。 若在生理期继续进行平常减肥的程序,效果与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,但是为了健康,不提倡月经期间减肥。
减肥减的是陈年赘肉,若要减到脂肪,少吃多动才是上策。[www.517doudou.com]
本文来自家庭医生在线论坛,由网友发布,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,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。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,请与我们联系:020-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