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减重?专业指导助您健康瘦身
糖尿病是一种影响身心健康的疾病。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,如何安全有效地减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[微信:junge239]。
问题一:得了糖尿病,首要任务是降低血糖,为什么现在开始关注腰围了呢[健康吃瘦网]?
回答:腰围是衡量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,特别是针对腹部肥胖。腹部肥胖不仅是一种身体状态,也预示着潜在的健康风险。
问题二:肥胖与糖尿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?
回答: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和2型,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中,约80%的人患有肥胖。这表明肥胖与糖尿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,可以说肥胖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基础。因此,测量腰围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。通过具体的数值,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,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。
问题三:从营养学的角度看,健康、肥胖和糖尿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?
回答:肥胖是引发多种疾病的关键因素。我们可以将健康、肥胖和糖尿病比作生活中的交通信号灯。健康是绿灯,肥胖是黄灯,糖尿病是红灯。当一个人肥胖时,就意味着健康已经亮起了黄灯,如果不加以控制,就可能走向红灯,即糖尿病。肥胖是多种疾病的交汇点,也是疾病的根源,必须引起重视。
问题四:如果一个人已经肥胖,但尚未患上糖尿病,是否需要减肥?
回答:如果一个人已经肥胖,但血糖水平尚未升高,减肥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。如果肥胖已经引发了并发症,如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脂肪肝等,则需要积极治疗肥胖,这对防治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。
问题五:肥胖给糖尿病带来了哪些危害?
回答:糖尿病可以分为瘦型和胖型,其中胖型占绝大多数。胖型糖尿病通常是由肥胖引起的代谢紊乱所致。例如,肥胖会导致糖代谢紊乱,进而引发糖尿病;还会导致血脂代谢紊乱,进而引发血脂异常、高血压、痛风等疾病。因此,肥胖是这些疾病发生的共同因素。
问题六:为什么肥胖会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疾病?
回答:肥胖不仅是一种身体状态,它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。据统计,肥胖导致的死亡人数是饥饿导致死亡人数的两倍。因此,肥胖是我们走向不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答:赘肉在中医中叫做膏,腹部脂肪过多危害非常大,因为这些脂肪都是人体代谢不掉,堆积起来而形成膏,然后膏再变成浊,浊再变成痰瘀毒。例如昆明湖的淤泥就好比是很多代谢的东西沉积下来,沉积到湖底,淤泥好比是膏,这个膏又可以变成非常浑浊的浊,由浊可以变成痰瘀毒,最后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。
问:有些人觉得吃得也不算多,怎么就胖起来了?
答:这种情况中医认为是虚胖,肥胖有两大类型,虚胖就是吃得不多,但身体还照样长肉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整个代谢功能的低下,清除不掉体内的脂肪,所以尽管吃得正常,但是脂肪照样堆积。另外一种类型是实胖,在生活中真正增加的主要是实胖,过去很多人没有条件大吃大喝,现在有条件了,吃得过多,最后导致脂肪堆积起来,形成实胖。
问:从虚胖的角度来说,饮食调理应该注意些什么?
答:首先从饮食上先不必太关注热量的摄取,不要限制总的摄入量,关键问题是看他怎么吃。
这种胖不需要过分的节制饮食,因为饮食本来就不多,主要是增强人体的代谢功能,所以饮食上无需过度节食。在运动上,这种人往往比较虚,一动就全身是汗,所以运动量不要太大,散步就行。另外从药物方面来说,治疗的目的是益气健脾,把虚补起来,加强代谢功能。从情绪上来说,一般这种人是比较慢的性格,所以适合一些刺激性的活动让自己兴奋起来。
问:对于实胖类型的病人,从营养学的角度应该如何去调理呢?
答:首先要调整总的摄取量,把总热量限制下来,在限制的时候,肉不能完全限制,要摄入丰富的蛋白,对免疫系统、对健康都非常有利;其次,饮食结构要进行调整,人体需要多样化的搭配,选择的空间要多一点。还有,要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,过去晚上吃得多,就要把习惯倒过来,改成早餐吃得多,因为早晨是人体代谢最旺盛的时候,这时候摄入营养物质,能够被体内充分地吸收和利用,而且废弃物很快就被排掉。过了中午,人体内代谢就逐渐缓慢下来,这时候摄入过多,会在体内形成负担,这种负担最后就转化成脂肪。
另外,吃的过程中要把顺序颠倒一下,比方说以前一开始想吃肉,现在就要先吃一些蔬菜,把胃的空间占据,就没那么好的食欲了,还有,我们提倡在吃之前喝一些开胃汤,促使胃液分泌,让它有食欲,更主要的是,汤可以占据胃的一定空间。
问:在食物种类的选择上,有没有特别推荐的食物呢?
答:实胖者可以多吃一些木耳、蘑菇,木耳吃进去后很长时间才能消化,没有饿的感觉。另外山楂可以消除脂肪,取30克山楂去核,熬成非常浓的山楂羹,每天晚上吃一小碗,长期坚持的话,可以消除肥胖,对血脂紊乱也有很好的效果。
问:影响糖尿病的因素有很多,调理的办法也很多,但是血糖的波动并不仅仅和肥胖一个方面有联系,便秘、失眠也会引起血糖的波动,这是为什么?
答:唯一降血糖的激素就是胰岛素,但是升血糖的激素有很多,像甲状腺素、生长激素、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等,很多都是它的对抗激素。比如你失眠情绪波动、抑郁或者便秘,这些情况都可以使你的大脑皮层兴奋,就可能使很多的胰岛素的对抗激素大量地分泌和增加。这些情况是我们所说的血糖难控因素,如果找准了这个难控因素,就不需要服用胰岛素和降糖药,只需把相对应的因素找准并加以控制,就可以把血糖控制好。